文章
  • 文章
  • 视频
搜索

ENGLISH

每个孩子都有充满活力的未来

首页 >> 动态 >>媒体报道 >> 让包容之城接纳流动的希望
详细内容

让包容之城接纳流动的希望

图片12.png


让包容之城接纳流动的希望

《中国社会报》公益专题-2013年9月

 

活力社区基金缘起

 

活力社区基金是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公益机构活力社区共同发起的全国性公募基金,在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社区开办活动中心并为其提供发展类服务。活力社区自2006年成立以来,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坝及黑桥、北京海淀区朱房、北京昌平区西店、上海市闵行区新安各建有1个社区活动中心。活力社区定期在各中心开展课后类、家庭教育、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并且组织舞蹈、阅读、节日庆祝等社区活动。每年逾1,500名志愿者来到活力社区参与志愿服务,为4,000多名受益者提供超过13万小时的服务。

 

通过持续多年的社区服务,活力社区为居住在外来务工社区的居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帮助他们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以及生活技能,更好地融入城市,同时也促进了社区发展的管理和创新。

 

课后类项目

 

通过课后类项目,活力社区为小学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课余学习及活动环境,提高他们完成课业的数量与质量,培养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并通过带领他们参与品格培养、艺术、戏剧、阅读、电脑技能、音乐、英语等一系列课后活动,丰富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远离不良场所,提高他们自我认知的能力,建立自信,树立恰当的自我形象。

 

家庭教育项目

家庭教育项目以养育孩子、婚姻和家庭为主题,定期在家长间举办讲座和工作坊活动。讲座由具备家庭教育经验的讲师讲授,旨在改善亲子及家庭关系,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促进社区关系融合。在这些讲师的指导下,参与该项目的家长能彼此交流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并获得专业的建议,学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活力社区将通过家庭教育项目继续贯彻家庭为先的理念,并致力于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建立并维持健康的家庭关系。

 

儿童早期发展项目

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由专业教师主持开展,服务对象是2-4岁的幼儿及其家长。幼儿通过课程活动发展他们在语言、认知、运动、社交以及艺术方面的能力,促使家长们通过该项目了解和使用基础的育儿知识和技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孩子互动,增进双方的情感交流,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共同成长。

 

社区活动

活力社区通过社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比如趣味运动会、健康讲座、电影日、中心庆祝会、出游等活动,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潜力社区网络

除了自身的服务递送项目,活力社区还发展了“潜力社区网络”项目。“潜力社区网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开放型平台,为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的社会组织及个人提供支持,由网络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开发、实践适用于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的服务方案,以支持建立社区活动中心的形式,更有效地为社区提供综合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社会类、教育类的项目活动;让社区居民有一个可以学习、交流、娱乐、发挥自身潜力并改善自身生活的平台。“潜力社区网络”为部分网络合作伙伴提供小额资金支持,目前网络内有17家合作伙伴。

 

项目活动实例

 

2013年5月6日是个特别幸运的日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译作者安燕玲来到活力社区和居民们分享在育儿的过程中遇到的轶事。安老师说没有想到自己翻译的这本育儿书籍居然在外来务工人员社区里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很多家长分享到在阅读此书并且付诸实践后孩子们所发生的改变时激动得哭了。安老师鼓励家长们继续运用适当并且正面的教育方法,改善亲子关系。

 

 2013年5月30日上午,北京市清河街道社区组织部部长、街道副主任等一行六人到活力社区朱房中心进行六一捐赠活动并参观了解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活动情况。中心工作人员向她们介绍了项目活动情况并展示了孩子们的作品,清河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向孩子们捐赠了15套文具和一些书籍,并肯定了活力社区朱房中心在该社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2013年7月25日,活力社区北京朝阳区东坝中心与公益机构“绿孩子-阅Do”合作的儿童早期发展亲子阅读项目被评为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牵头的第三届北京阅读季十大"阅读示范社区"。该项目在活力社区东坝及黑桥中心开展亲子阅读和妈妈读书会活动,把阅读的快乐渗入到这两个充满学习热情的社区,同时让社区妈妈们学到了更多的科学育儿方法和技巧,并让她们结成互助小组,共同学习。

 

项目受益人反馈

 

通过参与活力社区的项目,社区里的孩子们、家长们纷纷反映喜欢到社区中心参加各项活动。孩子们提高了学习成绩并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家长们也改变了以往粗暴的教育方式,能更好地与孩子们沟通和交流,改善了家庭关系。

 

孩子们的话

 

我喜欢你们(志愿者老师),因为你们经常教我们不会的题,还能给我们讲笑话!

志愿者老师,在这里能见到像你们这样的老师我很高兴,在这里能见到这样的老师,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希望老师能一直教我们,带领我们学更多新知识,您辛苦了。

 

家长们的话

 

我学习到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要用鼓励赞美的方式表扬孩子,并会对具体的事情来夸奖;孩子犯了错,如何教育,现在不会冲动打孩子了,更多的是讲道理。对孩子更有耐心了,不会像以前那么急躁。因为有耐心了,开朗了,知道站在老公的角度上面思考,和老公好好地沟通了,家庭关系融洽了。 还会自觉地和老公及家人一起沟通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过课后,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所改变,发现孩子现在做事情比以前积极主动了,感到非常惊讶。

 

受益人的故事

 

余妈妈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从河南老家到北京已经有将近二十个年头了。她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最小的是儿子。大女儿小丽差不多二十岁了,比小儿子大十多岁。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她同其他人一样不得不面对许多问题。余妈妈十九岁的时候就生下了小丽, 由于太年轻,她并不懂得怎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在小丽年幼的时候夫妻俩就把孩子留给了老人,来到北京闯荡。小丽一直留守在家,在姥姥,姥爷的抚养下长大,直到2012年的3月才被余妈妈接到北京。到了北京的小丽,和父母有很大的隔阂,封闭了自己与父母的交流。

 

由于孩子众多,余妈妈选择在家照看孩子,她一家六口住在一个10余平方米的小屋,丈夫从事运输行业,经常在夜里开车送货,有时候一天需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2011年,余妈妈参加了活力社区开展的家庭教育课程,该课程旨在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改善亲子及家庭关系。孩子们觉得余妈妈上过家庭教育课程之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以前她总是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动不动就打骂他们,令他们感受不到妈妈的关爱,背后叫她 “暴力妈”。现在余妈妈学会了如何赞赏孩子、正面鼓励孩子,简单粗暴的体罚办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鼓励和热情的拥抱。余妈妈三个年幼的孩子也在活力社区参加课后辅导项目,提高了学习成绩,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拓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们在一个献给妈妈的视频里开心地笑着,夸奖自己的妈妈从“暴力妈”变成“完美妈”,感谢妈妈对他们的关心和教育。看着这段视频的余妈妈,感动得泪如雨下。小丽也逐渐开始回应余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开始与父母进行沟通,也积极分担家务活儿,照顾弟弟妹妹并且在努力地寻找一份工作。

 

如今,余妈妈在活力社区当起了志愿者,她是一二年级课后辅导的班主任,主要工作是给孩子们解答问题和管理纪律,并且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辅导功课以及开展兴趣课。很多孩子信任余妈妈,愿意和她讲心里话;很多社区妈妈看到余妈妈家庭的变化,也纷纷向她学习经验和方法。余妈妈也成为活力社区的一名宣传大使,向邻居们介绍活力社区,使更多的社区居民来到了活力社区参加项目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余妈妈”,她每天都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满满的回报。

 

志愿者的感悟

 

活力社区的项目活动离不开志愿者们的长期参与,每年都有超过1500名志愿者参与到各中心的项目活动中。活力社区为社会爱心人士及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一个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其家庭发展的平台。根据活力社区每个项目周期对志愿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志愿者认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公益事业的认识都得到了提高,并觉得自己的服务在改变着受益人的生活,同时也会向身边的人推荐活力社区。

 

裴小科在活力社区从事志愿服务将近两年了,他平日里有自己的工作,但是每周六都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活力社区的项目活动中。他组织并带领英语学习班及手工课,希望能提高孩子们的英语水平及动手能力。通过两年的志愿服务,裴小科深深地感到,善良,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能力。他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分享给大学生志愿者们。

 

公益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能力

裴小科(活力社区志愿者)

 

参加活力社区已有两年了,当被问到“是什么原因让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做志愿者”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在被邀请参加志愿者招募宣讲会并分享自己的志愿经历后,我才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并回想自己收获了什么。

 

起初,我并非源于什么伟大的梦想,只是想去做一些力所能及帮助别人的事。若能持续地接触一个群体,帮助他们获得更公平、快乐的生活、学习、竞争的机会,就更好了。当遇到活力社区,我有机会将想法变成了现实。能坚持这么长时间,是因为出发点很简单,所以就没有了想要回报的贪欲,没有了付出时的斤斤计较,没有了过程中的攀比,反而能克服困难,做到今天。

 

但是,简单做公益,公益却不“简单”。目前,在中国做公益,只有最初始的“善良”是远远不够的,做好公益,还需要做到更多。

 

首先,你要有好的眼界。与众不同的眼界,才能启动你内心最深处的冲动,才能拨云见日以辨真伪是非,做出选择。

 

有了出发点,还不足以让你前行,还需要有敢于突破和创新的能力。中国的公益组织及运营机制,并未达到可以参考标准以执行的阶段,所以参与公益者要能在迷雾中探索,寻找前行之路。

 

敢于突破和创新,则公益还未开始,它真正起步于你的实际行动。行动力促使你踏上公益之路。

 

社会上不乏行动派,但大都半途而废,因此,还要具备计划组织能力。这样,才能让公益行动脱离盲目激情的漩涡,走上快轨行驶。

 

有了“快轨”,我们还需要沟通协调能力。每一个公益项目,都是由来自不同地方、具有不同背景的人共同完成的。我们需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正确理解别人的观点,并分工协作完成项目。没有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我们只是一群有好想法的人。

 

我们也需要有同理心。内部沟通时,我们要站在其他成员的角度考虑其所说所做,充分理解对方;面对服务对象时,我们更需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理解他们,以便更好地与之相处,做好服务。

 

我们也需学习能力。公益项目的服务对象,大都是你不熟悉的人群,为他们服务时会用到你不熟知的知识,这就需要志愿者有良好的学习能力。

 

最后,我们要有优秀的分析总结能力。公益项目实施中有诸多的曲折和成败,需要适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才能沉淀下来好的经验,为此后的公益之行保驾护航,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有了这些能力,志愿者还需要做到好 “心态”。领略了社会的繁华与落寞,见过了生活的落差与不公,尝过了人生的幸福与悲惨,无论你出身何处、身在何处,有着怎样的三观,都尽量别把自己所经历的阴暗、消极、痛苦和不公带给公益项目的受众,尽量站在客观的角度,将正面、积极和幸福的能量展示给他们,分享你的“幸福”。

 

人的一生。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能力。如果善良只存在于品质的层面,那最多是对社会和他人无害而已。只有把善良化成行动,才能帮到别人,并完善自己。


Copyright  2019 VIBRANT COMMUNITIES | 版权所有     备案信息: 京ICP备15066885号
seo seo